第908章 命运!-《三国:十倍速度,貂蝉说我太快了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伯符,你率领大队的兵马提前去往吴郡,而少带一些人潜入庐江,然后去接你的母亲。”

    “这样一来,我去往吴郡的时候你们已经站稳脚跟了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孙策立马答应了下来。

    做完决定之后,周瑜将目光看向了黄忠。

    “汉升。”周瑜看着黄忠说道:“此前不论发生了什么,咱们暂且不提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我们的前路未知,处处充满凶险。”

    “可能随时都有丧命的风险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汉升你如果现在要走,我和伯符都不会怨你。”

    “之前在临湘,我们是怕你留在那里被刘磐所害,现在也已经没了危险,至于何去何从,汉升你自己选。”

    周瑜说过话的同时,孙策的目光也看向了黄忠。

    擦拭着手中长弓的黄忠笑笑抬起头来说道:

    “二位当我黄忠是忘恩负义之人?”

    “两位公子对黄忠有大恩,若是没有两位公子,吾儿如今早已命丧黄泉,那临湘城内的百姓也不知道有多少要死于病痛。”

    “两位公子宅心仁厚,天下还有什么地方比这等地方更好的?”

    “若两位不弃,黄忠愿跟随两位。”

    “好!”孙策当即便露出了笑容:“无论将来与否,我孙策绝不辜负你!”

    ................

    黎明前,霜重雾浓,江面浮着一层青灰色的寒气。船队再度启程,橹声吱呀,惊起浅滩上的白鹭。

    孙策立于船头,迎风而立,忽而朗声道:“待春水涨时,再取荆襄!”

    周瑜唇角微扬,袖中指尖轻敲玉笛,无声应和。

    而黄忠回首,最后望了一眼湘水之南。

    ——那里曾有他病愈的儿子,和他半生的戎马岁月。

    “扬帆,拔锚,起航!”

    周瑜指挥大军出发。

    ..............

    子时的沔南城笼罩在冬雾里,黄承彦提着青铜风灯走在前面,灯罩上特意蒙了层青布,只漏出几缕昏黄的光。

    黄月英裹着素色麻布斗篷,脚步轻捷地跟着父亲,斗篷下摆扫过霜冻的官道,发出簌簌的声响。

    "当心水凼。"黄承彦低声道。月光照见路面上未冻实的泥洼,倒映着他们模糊的身影。

    远处传来梆子声,父女二人同时屏息,隐入道旁枯柳的阴影里。

    巷口停着的辎车朴素无华。

    车厢用寻常榆木打造,却暗衬了一层铁皮。

    轼木上缠着防滑的麻绳,绳结是墨家独有的"九连环"式。

    车帘内里缝着牛皮,既能挡风又可防箭。

    黄月英踩着踏凳上车时,木屐在霜地上留下两枚浅印。她怀里紧抱着个青布包袱,露出半截机关图谱——那是她花了三个月改进的连弩图样。

    “都什么时候了,你还拿着这些。”

    黄承彦看着黄月英手中捧着的青布包裹。

    黄月英并未反驳,只是紧了紧双臂,似怀中的东西十分珍贵一样。

    黄承彦只得是无奈的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“走吧,这一走不知道还能不能在回来了。”黄承彦轻声说道。

    马车转过鼓楼时,黄承彦突然按住女儿的手。

    一队巡夜兵卒举着火把经过,火光透过车帷,在黄月英脸上投下流动的橘红暗纹。

    她袖中的右手悄然握紧了青铜矩尺——那是她十岁生日时父亲给的,边缘磨得锋利如刃。

    驶出城门百丈后,黄承彦终于掀起车帘。

    沔水在月光下如一条银练,岸边芦苇丛中系着条小舟,舟上站着个戴斗笠的老渔夫——实则是荆州水军的退役都尉。

    "换水路。"黄承彦吹熄风灯,灯芯最后一缕青烟混入夜雾。

    黄月英回头望去,沔南城墙的轮廓正在雾中渐渐模糊,像被水洇开的墨迹。

    她松开矩尺,指尖触到怀中另一件物事——那是个尚未完成的木鹊机关,翅骨上还刻着未完工的羽纹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